“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10月18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報告在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時,明確提及“質量第一”和“質量強國”。
“質量第一”是我國一以貫之的質量發展理念,也是經濟新常態下貫徹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要求。今年9月5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中就強調要堅持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在2016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同樣也強調要“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
“質量強國”則相繼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十三五”規劃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黨和國家的重要文件中,并成為各類重要會議上的高頻詞。
如今“質量第一”和“質量強國”被同時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充分體現出黨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而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改善質量供給、提升質量水平無疑是其重要抓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還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述。為了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報告指出,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報告在論及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時指出,“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要求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十九大報告中,對于質量工作還有多處表述。報告在概括十八大以來的5年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時指出,“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分,質量也是貫穿始終的主線之一。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優化存量資源配置,擴大優質增量供給,實現供需動態平衡。”“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